专利运营的五种方式和十大因素

首页    知识论坛    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文章    专利运营的五种方式和十大因素

 

专利运营的五种方式和十大因素

   分享嘉宾:李银惠(最热门的IP文章《知识产权界的甲乙丙丁》作者、专利神教掌门、律师、专利代理人)

主持人:杨燕

嘉宾分享

   环节一、职业生涯几个阶段

大家好我一直从事专利代理人和律师的工作,专利运营我没有具体做过,所讲的内容也是纸上谈兵,希望大家听着有用。

刚入行时我会给客户讲各种规矩,让客户了解很多内容,有一种助人为乐的感觉。入行后就急转直下,陷入垃圾专利泥潭。简单的说代理机构、客户都不在乎专利的质量,因为都是政府资助。这也使我严重的怀疑自己的职业价值,后来偶然接触到专利战略专利运营的事情,发现很多企业专利做的很好,尤其美国的专利运营做的很好。那时讲课的PPT标准配置高通、朗科、IBM、华为这些基本都在说专利战略如何好,但这些讲完了就没有后续了。因为这些老板听不懂,当时老板听的挺好,但是后面不知道怎么操作。后来我逐渐意识到,专利战略就是唬人的东西,向我处的环境哪有专利战略的需求。向高通、朗科、中兴、华为是我们一般企业能学的吗? 他们条件都不同。

另外一个阶段从业时间久了专利诉讼方面纠纷较多,很多愿意打官司的企业作为专利的原告一般会占一点便宜,这时我就讲专利侵权,专利侵权作为原告很有优势,对市场宣传、营销比被告有优势。但还没有企业愿意打官司,后来遇到个娇滴滴的老板娘,我说你们同行是竞争对手可以打下专利官司,老板娘回答同行都是朋友,关系还很好的。回去之后我深刻的思考了这个问题,专利对企业到底有用还是没用?专利对高通、朗科这样的公司是有用的,但是对很多企业不一定是很重要的,甚至是没用的,专利要想成为一种大杀器,需要很多条件才能完成。

以上也就是我的基本职业背景,长期以垃圾专利为生,对专利运营这个高端产物,不一定有很多经验,但是至少根据实践经验我认为这更适合普通企业学习。
    二、专利权当成请求权而不是财产权

例:加拿大北电公司破产,北电公司破产固定资产一文不值,它的专利权6000多件,以苹果为首的企业集团花了45亿美元买掉,这超出初期评估的两倍。诺基亚也要破产了,现在联想也想收购他的专利,这很大程度给中国人一种错觉专利就是值钱的产品,所以做专利运营就发财了,专利运营真的能发财吗?这就涉及第二个问题,专利就是财产权吗?包括各种教科书将商标、专利归属于无形财产上,所以说专利是值钱的,我认为这是不对的。专利之所以值钱是有请求国家机关强制性干掉竞争对手的可能性,有专利既有权利提出这种要求,专利要做申请、撰写、授权、提出请求等一系列工作,并不是所有专利在手里都是有用的,专利放在不同国家、不同企业、不同行业的强制力也完全不同。财产权应该是有使用价值、有效用,专利根本不能。专利权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坏账、转让的债权问题,有一批律师专门干这个活,银行里很多不良贷款,债务人还不了这些贷款,所以这些律师就要低价收购银行的坏账,然后通过各种手段讨回这些欠款。其实我认为专利运营就是把专利权拿在手里,然后让别人不得不花钱在你这买回专利,以实现债权的转让,同时达到赚钱的目的。

意识到专利是一种请求权,我觉得比较靠谱,实现一个请求权和实现一个财产权是不太一样的。因为请求权是不明显的,它究竟有多大的作用,不像财产权一样可以直接看出来的,而且请求权能否变成现金是需要很多条件的,这些条件也是比实物(楼房、机械)价值,多了很多手续,这些手续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到专利权的变现问题。有个环节出问题,这个钱将无法赚回。我讲专利运营就是在讲那些因素可能对专利变现造成影响。

三、专利运营的定义

专利运营定义包括广义的定义和狭义的定义,广义的定义我认为就是专利的运用。在商业实践中把专利用起来,获得一个相应的效果,包括促进了企业的市场销量和营业利润。这是专利的根本目的,因为专利就是促进企业的盈利,可以说这是个根本问题。

狭义的专利运营,类似地产中介一种中间商。我们一般所说专利运营是指专利权人和专利买家的中间商,以收取中介费或是低买高卖的模式。狭义的专利运营概念与具体的产品市场无关,是单纯的把专利当做一种独立产品买卖,做这个卖场的中间方就是专利运营,也叫专利运营商。周延鹏出的《智慧财产:全球营销获利圣经》一书指出,要把知识产权当做一种独立财产卖出,同时讲了实施中注意哪些问题及采用哪些环节。而我讲的专利运营实际是广义的专利运营,广义的专利运营具体如下主题:
   四、专利运营的五大玩法和十大因素

1、第一大玩法---专利流氓

我刚开始接触专利流氓时,我认为这是我该做的,他能快速变现。但在接触更多的时候发现,专利流氓在中国根本行不通,中国专利流氓只会被打击或者被关起来。下面讲下专利流氓的定义,专利流氓一般指的NPE叫实施实体,实施实体会拿到专利权,但是它不会靠这个专利技术造产品去卖,它是通过诉讼手段,让实际生产产品的企业提供专利许可费。在美国专利诉讼平均赔偿额为500万美元,律师费在100万美元。美国这种诉讼玩法在中国无法实现的,中国的专利诉讼平均赔偿额是美国的1/500,也就是1万美元。因此根本无法玩专利流氓,从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上根本不值得做专利流氓。同时中国的法院、行政机关、媒体、氛围对专利流氓的持不认可的态度,这样专利流氓在中国的发展就会受到各种打压。中国零几年做普通手机时就已经有开始尝试专利流氓,当时谢文武用自己的专利告海尔生产的一种手机,最后的结果谢文武败诉;2012年蔡耀华起诉苹果,最终也以败诉而告终。这些案例表明,法院对非运营实体的运营是不支持的。同时告诉大家,做专利流氓第一会挨骂;第二是不一定赢;第三是即使赢了也就赔偿8万元;第四是很有可能复审委系统、法院系统直接把你专利干掉。因此我认为专利流氓在中国是玩不了。

2、第二大玩法---产业中介

第一种模式产业中介就是把专利权人手里闲置的专利转让给需要专利的企业,然后收取中介费用。目前很多公司已经开始做这个事情,这种现在毕竟也有了一些成功案例。

第二种模式是我们专利运营的正常模式。以美国高智为主,其模式是在全世界范围内筛选发明家,寻找好技术,然后以自己的名义和自己的人员,将技术申请专利,申请专利前会找些专利买家评价技术需求。在买家有需求时,将严格要求专利质量,同时进行专利布局,最后将专利卖给买家。这种模式下限定这个技术是否好,是否会有买家买,关于专利运营的因素我会在十大因素中讲。

第三种模式是上海盛知华做的是比较成功的,盛知华的模式与以上模式基本相似,其根本是涉及特定产业,同时其总经理在美国做过大学技术转移,在美国这种模式已经成熟。美国专利运营做的好在于其技术转移市场非常完善,美国几乎每一所大学都设置有技术授权办公室(Office of Technology Licensing,简称OTL),用来转自己学校的专利技术产业化卖给外面公司。这也使得盛知华模式设置上受的很大启发。现阶段中国大专院校专利属于国有资产,所以中国大专院校专利很难实现运营。这种体制的限制最后肯定是会被打破的,这种专利运营肯定是会有人运营成功的。

第四种模式是七星天,虽然他们没有过多成功案例,但他们的根基很好。他们主要合伙人是美国的专利律师,对专利撰写、申请、有效性、侵权诉讼方面水平较高。而专利代理人、专利律师、专利权人做专利运营是不靠谱的,因为他们更注重某一个环节,而且他们在市面和人脉上没有那么广泛。七星天的模式就是通过好的技术点,进行全球专利布局,这些业务与专利代理机构所做业务都有雷同。

3、第三大玩法---资本运作、股权增值

把专利当做一种股权的附加值进行运营。例如华南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它们与广东的新四板合作,加入运营中心将专利权和股权打包,用专利权定价机制给专利进行评分,这样有更多专利的企业,其股价将更高。把专利权当做股权的一部分来卖,可能会有更大的可能让专利增值。以往专利以独立产品出现没有人愿意买,但是将专利打包结合股权,用户买的就不是专利本身,而是整个公司的股权和公司所有的经运营情况捆绑。

4、第四大玩法---竞争手段

以邱则有为代表,邱则有将空心楼盖板的各种模具,申请专利最后授权专利2000多件,然后进行诉讼,在100多个诉讼中90%胜诉。这种模式中制造出这些能够授权的专利也是一种能力,做出这些专利后就更容易去打官司,因为在竞争对手的产品中总有一种落入2000多个授权专利保护中。这种专利布局就会涉及到专利的等同原则的规避,要做好这一点也很难把握。

5、第五大玩法---产业保障

产业保障以我的自身的优势,拥有很多客户,我肯定不会拿几个专利去卖给别人,也不可能去诉讼别人,我会选择和客户合作,对客户的专利进行完善的布局,然后选择入股客户公司或者选择专利权共有,客户只需要出技术,我们出专利申请的人力、物力、和提高专利申请的可能性,双方共赢这个专利的利益。主要以产品在市场的销量赚多少钱来布局,专利来控制市场。这就是专利对产业保障的作用,这种模式的期限较长,涉及的方面较多。但好处是成本较低,成功率较高。因此在专利运营我们只能参与一个环节,而不要妄想全过程参与,毕竟存在诸多壁垒。我认为做产业保障是专利运营最有可能成功的模式。

6、专利运营的三大基本因素

首先技术创新程度,了解行业内这个技术是否是有用的技术,大部分专利申请是一个很小的改进,而不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发明,专利是否创新要以行业内的专家为准。其次专利布局的完善程度就不说了。最后专利产品的市场接受程度的预估,这是一个比较难做的点,因为很难预估产品的火爆程度,我认为只能通过销售人员或者行业内的一些老板进行市场评估。如果产品没有市场,在专利布局在完善的情况下也是无用功。

7、专利运营的三大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主要对于企业的,企业本身申请专利就是使用的,因此专利运营的内部因素就很重要。首先看企业对专利运营投入多少钱;然后看老板对专利的重视程度;最后看有没有真正懂专利的人来做专利运营。

8、专利运营的四大司法因素

第一个司法保护程度,主要指的是等同原则的执行范围问题;第二产品体积有多大和产品的单价有多大,例如大型机械需要购置一台机械做证据保全,从而提高专利诉讼的成本,这种大型机械既不值得做专利运营,而药、手机、网络更适合做专利运营;第三是方法专利还是产品专利,对专利代理人来讲写专利尽量写产品专利,少些方法专利,因为在侵权取证中方法专利很难取证;第四取证和鉴定难度与成本。

总结:希望大家注意到中国和美国的不同,千万不要照搬美国的情况,美国能实现的专利运营,在中国是实现不了的。
   群友互动环节

@管理员王帅 提问:专利运营既然存在诸多壁垒,在现阶段先,专利运营炒的很火,您认为是以结合实体运营才能真正实现专利价值,但专利代理行业属于服务行业,如何能和企业较好的结合?

李银惠 回答:专利代理机构与企业接触较多,从经验讲应该为企业做更多的专利布局,也就是先筛选一些较好的企业,做更细致的服务,与技术人员沟通做一个产品的整体布局,然后策划一批案子如何申请保护。

@考试群群友鹰小傑 提问:高校的专利如何运营?专利的出口最多还是报高新,可惜编出来的专利太多,怎么破…

李银惠 回答:高校的专利运营,首先要筛选专利是否有产业化的可能性,然后在筛选技术布局的完善程度,有力基本的前提后才能考虑专利运营问题。

 


 

(本文整理自嘉宾在“颠覆IP”分享,文字、语音版权所有人颠覆IP微信群管理者,整理人王帅,转载须注明文章来源)微信号:Dianfuip

 

 

2021年7月31日 14:55
浏览量:0
收藏